(供稿 李鸿阁)9月8日下午,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科八楼报告厅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师生见面会,65名新生正式加入中心大家庭,开启全新的科研求学之路。典礼由中心主任助理杨超主持。
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全场气氛隆重热烈。

中心副主任郑祺首先介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情况。他围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这一主题,强调要以理论武装和价值引领为根本,结合时事及历史深化认识,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郑主任从学术方面、心理层面和人际关系中为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要求同学们注重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担当使命,实现全面发展。

学术副主任张翔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中心的科研环境及导师情况,为新生们描绘了未来学习科研的美好前景。

老生代表周官玺在发言中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体会,认为研究生阶段要实现从"学习者"到"探索者"的转变,将科研与应用视角结合起来,让学术成果具备竞争力。积极参加高含金量竞赛和深度实习,为升学或就业积累优势。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健康。在中心优秀老师指导下,新同学以学习与科研并重,一定会收获理想的未来。

新生代表孙嘉武表达了对开启新阶段学习生活的期待,展望了在科研中探索的方向。随后,他提出三点学习规划:一是潜心钻研,夯实理论基础并尽快确定研究方向;二是虚心求教,向导师和师兄师姐学习经验;三是勇于实践,将理论应用于科研问题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心主任陈能成作总结发言,对新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即将开启的求学之路给予殷切期望。

典礼结束后,进入专题培训环节。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办公室王小龙老师作了题为《服务研究生成长成才,全面优化培养过程管理与服务》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学校研究生培养和服务的相关内容,包括选课、培养方案、论文答辩、学位认定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陈能成主任为新生讲授专题党课《发挥国家级平台优势,构建有组织科研团队》,他介绍了科技部重点创新团队"对地观测传感网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团队依托国家级平台优势,近五年承担重点项目6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6项,充分彰显了中心的科研实力。面向未来,团队将在激光雷达集群智能、生成式智能等前沿领域继续开展深入研究,推动时空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期待同学们积极投身科研实践,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5级新生们将在这个国家级平台上,传承科研精神,锤炼专业本领,在地理信息科学的广阔天地中绽放青春光彩,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