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GIS工程中心”),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依托单位,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合作建设单位,于2013年4月由科技部批准建立,2017年8月通过科技部验收,是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发的公益性学术研究机构,是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产品应用推广、产业示范的重要基地。
一、名称和架构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体化独立运行的二级单位。中心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地理信息产业,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依托单位,以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中科天启遥感科技有限公司为共建单位,以国家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为合作单位,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1+2+N”组织架构。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战略引领、工程技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二、依托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完整涵盖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相关的专业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机构前万分之一、US News排名全球第一,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和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名列前茅。研发了我国第一套计算机制图软件MapCAD、研发的MapGIS软件平台获得4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运行模式
中心形成了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产业推广全链条的运行模式,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1+2+N”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了全空间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系统湖北省中试基地,打造了辐射全国的四大产业化基地,建立了7条国内领先的地理信息生产线,实现了“技术研发-中试-转化落地”流程贯通、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中心组织架构包括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行政领导班子、技术方向负责人和四个部门(运行管理、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和产业基地),完整覆盖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化链条。中心技术委员会由5位两院院士和10位产学研领域权威专家组成。中心领导班子包括主任、副主任和技术方向负责人。中心主任为陈能成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心三个技术方向负责人为张洪艳(国家基金委交叉学部青A项目获得者)、关庆锋(国家高层次人才)和吴亮(中地数码副董事长)。
四、攻克产业核心技术、支撑国家战略任务和工程、推动技术应用和带动产业情况
中心攻克了全域时空信息智能感知技术与装备、地理空间人工智能技术与领域大模型、全空间智能GIS基础平台三项长期制约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
中心技术成果服务于“数字中国、美丽中国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找矿突破”等国家战略任务和“实景三维中国、智慧城市、灾害应急、载人航天、智慧油气、地质找矿”等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建设,以时空智能新范式取代了传统技术范式,显著提升了国家任务/工程实施中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当前地理信息产业规模虽然以达到8111亿元,但如何从现在万亿规模产业突破到十万亿?传统地理信息产业已到瓶颈期,人工智能赋能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已进入深水区、无人区。未来,深度融合地理智能、空间智能和具身智能的时空智能信息系统将是潜力巨大的技术突破方向。时空信息也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因此,中心将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浪潮,突破人机物融合时代的时空智能信息系统核心关键技术,服务于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领域,促进数字中国与社会治理全面落地,开辟时空智能等地理信息产业新赛道,助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联系我们:
电 话: 027-6788306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锦程街68号 邮 编: 430078